生活中的国防话题 | 天空无穹顶 飞行有禁区

发布时间: 2025/03/17 17:05:31
来源: 国防时报
分享到
链接已复制

近期,香港警方查处了一起在军事禁区违规操作无人机的案件,两名涉事人员因在解放军驻港部队军舰附近违法放飞小型无人机,违反香港《小型无人机令》而被依法处理。

1 .jpg

这一事件凸显了无人机管理的短板弱项,以及部分民众国防安全意识的淡薄。

在此,特别提醒:天空无穹顶,飞行有禁区,无人机切莫乱飞。

这起看似普通的“黑飞”事件,背后实则如同悬在城市上空的警示灯,警醒我们: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,我国备案的民用无人机数量超过170万架,全国无人机企业数量突破7.1万家,其中2024年新增4721家。无人机运营单位超过2万家,累计完成无人机飞行2666万小时,同比增长15%。在民用无人机随时可以升空的情况下,“国防安全无小事”的弦,必须绷得紧而又紧。

4.jpg

众所周知,无人机早已突破“玩具”的定位。既然航拍爱好者能用它记录城市天际线,外卖骑手能用它定位配送餐品,农民能用它预设线路喷洒农药,不言而喻,窥视军事和国家秘密对其来说,也就小菜一碟。当这些“天空精灵”闯入军事管理区、政府要地上空,螺旋桨的嗡鸣声就自然变成了刺耳的警报声。

有报道显示,某测绘公司员工曾无意间拍摄到某新型装备试验场,险些酿成泄密事件;某旅游博主在边境地区航拍时,其影像资料被境外情报机构高价收购。这些案例警示我们:看似普通的飞行轨迹,随意的一次玩性大发,就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导火索。所以,当无人机升空之前,一定要在心里筑起禁飞区。

8.jpg

蓝天不是法外之地。从珠三角密集的无人机物流网络,到西北戈壁的广袤训练场,960万平方公里领空需要全民守护。当我们享受科技红利时,一定要铭记:飞行器的每一次升空,都是对公民责任与国家安全的双重考验。唯有让规则意识与国防观念比翼齐飞,才能真正实现“天空任翱翔,安全有保障”的美好图景。

香港对无人机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,明确划定三类管制空域,要求400克以上无人机必须注册,重点区域飞行需提前申报。

5.png

内地同样出台了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,明确了“真高120米以上空域、军事禁区、行政机关驻地等九类区域严禁无人机擅闯”。也有许多“黑飞”“乱飞”,甚至用无人机拍摄军事设施的违法违规人员,受到严肃处理的案例。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,这些规定不是束缚无人机使用的枷锁,而是守护安全的护城河。就像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,无人机操作者也应牢记:飞行自由永远以国家安全为前提。

7.jpg

面对地大物博、无人机管理时常鞭长莫及的窘况,有的地方给出了很好参考答案。深圳某科技园区设立了“无人机驿站”,专门为无人机爱好者提供合规飞行指导培训,教他们不因“不会”“不懂”而越界,甚至违规违法;杭州开展“净空2024”专项行动,在西湖景区设置电子围栏,明确哪些地方能飞、能飞多高,让无人机爱好者有了自由翱翔的天空;某无人机制造公司更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,直接在飞行软件中植入禁飞路线图,让无人机飞行无忧。这些办法,既保证了无人机操作者的权利和自由,又保证了军事和国家秘密不受侵害,值得称赞。

2.jpg

孙中山先生说:“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,其道何在?精神为也。”国防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,只有全民树牢国防观念、保密意识、国家意识、安全意识,有那么一种“一日三省吾身”的警惕性,国防安全才能真正做到基础稳固、安然无虞。

国家安全无小事,国防连着你我他。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做维护国防安全的践行者,全民参与,从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,从带头规范无人机使用做起。只有人人尽责,才能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。


    总策划:何  阳

    统  筹:赵丕聪  邓小兵

    文  稿:韩梦楼

精彩推荐

更多>>